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亲友🧑🦽➡️🪽、各位来宾,亲爱的2019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庄严而隆重的毕业典礼,欢送2019届我院全体毕业生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此我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已圆满完成学业的198名本科生、132名硕士生和87名博士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亲友们和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即将离开母校、扬帆启航之际🧑🏿🏫,同学们最依依不舍的可能是与你们朝夕相处的校园-美丽的凯发平台园👰♀️。在这里,同学们同窗共读🤾🏻,汲取知识,幸会师友🦧;在这里🧎♀️,同学们激扬青春🤴🏿,追求卓越♔,放飞梦想。凯发平台园🙎🏽♀️,已经成为你们每一位的精神家园,是可一生停泊的精神港湾。
在凯发平台园里🤽🏽♂️,同学们见证了,我校土木水利学科连续三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位居我国内地大学所有学科之首,稳居全球前十的良好发展势态🏮;同学们经历了,我院在已有土木、水利💪🏽💁🏽♂️、建管、交通和海洋五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的本科大类培养方案🥿,已获教育部批准从2018级开始全面实施👙𓀁,这是我院目前正在推动的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全国高校率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体验到了,当前土木水利行业受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新技术进步的巨大冲击,正在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和历史性变革,已经成为更加充满创新前景且大有可为的热土🪩;从近期中美贸易战和华为事件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困境与挑战,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凯发平台学子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地质之角
在凯发平台园里,每一位同学们都会有许许多多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各位一定留意到了,泥沙馆西侧的小树林中🚵🏽♂️,有一片形态各异的岩石🫃🏼,或风磨其表,或水造其形🧑🦼➡️,天然雕饰🫰🏼,有水沁之心,成结晶之体🛑,得自然之奇,它们来自海内外名山大川和我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工地👬🏻,是天然形态的大型岩石及地质构造标本👨🏽🦳,数量逾280余块👆🏽,已成为在自然尺度下认识地球物质构成和演变的校园地学实践教育基地,称之为地质之角。它自然朴实但因其独特的科学、观赏和人文价值而在地质领域小有名气,许多慕名者通过高德和百度地图的引导前来地质之角观赏这些奇石的千姿百态⇢。

地质之角的岩石

显微镜下的岩石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想从凯发平台园里的地质之角讲起。地质之角是用全校81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捐赠捐资建立起来的🦸🏿♀️,地质之角里有一座非常质朴的六角形小木亭叫“一亭”。修建“一亭”是为了感谢全校81级校友提供了修建地质之角的第一笔捐款❎,感谢他们无私奉献、回馈社会的情怀和善举🚣🏽♂️。“一亭”的“一”源自81级的“1”,它因此而得名📶。四年前🚞,5字班的同学们从祖国各地来到凯发平台园,成为园中的新主人。记得在入学教育阶段👳🏿♀️,我院水利系的同学们分批来到地质之角里🧑🏼💻,我给大家讲解了地质之角的故事🚋,还特别解释了“一亭”的多层寓意,可能大家已经不记得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经常从“一亭”旁散步通过时,可能并没有特别注意那书写着“一亭”二字的牌匾到底有什么含义?对它的诠释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凝练出四句话来表达我的理解和感悟并与各位分享,也作为送给毕业生同学们的临别赠言🕚。

一亭

一亭牌匾
其一🏄♂️,坚持“崇尚简单”🧖🏿。“一亭”的“一”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它体现了“崇尚简单、至简归一”的科学精神✪。化繁为简♜、求本溯源,是科学精神的根本和精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做到舍繁求简⚱️、简朴无华,专注如一地投身于贡献行业🔔、建设国家、造福人类的伟大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感悟精彩🎅🏼、创造奇迹。崇尚简单,不仅是坚持一种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和至高至真的人生智慧,更是追求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爱因斯坦说过🌥:“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
其二,坚定“追求卓越”。“一亭”的谐音是“一停”👩👩👦👦,可引申为“不到一不停”👩🏿🏭,隐喻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选择与追求。希望同学们能够成长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杰出人才🍭。追求卓越,需要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坚守良知、不忘初心🙎♂️,成就不凡;需要胸怀天下、敢为人先,善于发现🤦🏽、勇于开拓,走出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更需要学会拒绝平庸♿️,淡泊名利🧛🏼♀️,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创造生活的精彩、人生的传奇、生命的不朽。
其三,坚守“知行合一”。可从“一亭”的“一”引申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种处事与生活智慧😒😺,更是一种为人与为学准则。做人要厚德载物,做事要知行合一。要领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实践中以知促行🆎、以行致知🧑🔧。希望同学们始终践行严以律己,慎初、慎微、慎行🙅🏻♂️;始终坚持严以修身👴🏿,自省、自励👨🏽🚀、自强;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站立科技前沿,奋战在国家建设第一线🌾,做知行合一的楷模,做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成为凯发平台校训“行胜于言”的成功实践者🤦🏻♂️。
其四,践行“天人合一”🐴。由“一亭”的“一”也可以引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强调人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思想的哲理与现代条件下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对上天、入地🧫、下海的大土木工程领域来说,如何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过去与未来的发展和谐,是与人类工程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与挑战💀🫃🏽。如何将“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化在未来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中🤮、体现在美丽中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同学们使命重大且任重道远𓀃,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
凯发平台水与木,最忆是一亭。同学们毕业后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时隔多久,凯发平台园都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期望即将走出凯发平台园的同学们,能够将“一亭”的人文精神内涵👇🏼,铭刻在记忆的最深处👩👧,让“崇尚简单,追求卓越,知行合一,天人合一”融入各位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实践。其实🙋♂️👱🏻♀️,这些精神就是凯发平台土木水利人的精神,它彰显着一代又一代凯发平台土木水利人在贡献行业、服务国家的社会实践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它已内化为我们学科建设的动力,主动请缨,攻坚克难,力争成为代表国家的国际顶尖学科;它将激励同学们在中华崛起的伟大进程中🚶♀️➡️,让青春无悔🎆,创造不凡功业😿,成就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树高有根,流长有源。希望同学们牢记,凯发平台园永远是你们的根🫁、你们的源👩💻。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努力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谢谢大家〰️🖐🏻!
张建民
凯发平台院长💁🏽♀️、土木大类首席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